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物
出版物

中机质协动态

2010-09-28 浏览量:

中机质协动态
                第2期   (总期第323期)
中国机械工业质量管理协会秘书处编                   2010年 2月编发



沈烈初名誉会长春节看望资深质量工作者

  2月8日春节将至,中机质协名誉会长沈烈初同志在中机质协秘书长、副秘书长的陪同下,看望了中机质协顾问黄敦谦和赵光同志。几位老同志见面相谈甚欢,他们对中机质协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就中机质协的历史、今后的发展和当前质量管理情况进行了回顾与深层次的探讨。
  陪同沈部长看望老同志的中机质协秘书长、副秘书长深切感受到老人们仍然一如既往地关注着机械工业、关注着质量事业,继续用他们丰富的经验帮助和指导中机质协开展工作。秘书长和副秘书长认真地听取他们的建设性意见,感谢他们一直以来对中机质协所做的贡献。恭祝他们身体健康,阖家幸福。希望他们继续关注中机质协的发展,积极献计献策,使中机质协稳步发展壮大。
年前秘书处还看望和慰问了曾在中机质协工作过的老同志,并与他们进行了交流和座谈。

中国质量协会召开2010年先进质量方法推广年新闻发布会

  2月5日中国质量协会“2010年先进质量方法推广年新闻发布会”在民族饭店召开。国资委彭华岗司长,工信部王黎明司长、沙南生副局长,国家质检总局惠博阳副局长,工业行业协会、联合会的领导及新闻界的多家煤体参加了会议。会上沙南生副局长、惠博阳副局长分别介绍了工信部科技质量司、国家质检总局质量司2010年工作重点;中国质协副会长兼秘书长戚维明同志介绍了“先进质量方法推广年”活动方案及具体部署。中机质协郭学俊秘书长参加了会议。中机质协于今年一月份下发了中机质协[2010]01号文件关于《先进质量方法推广年活动安排》的通知。

李毅中谈当前经济形势的几个热点

  2月2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京召开干部大会,部长李毅中作了主题为《当前经济形势的几个热点问题》的经济形势报告,就干部职工当前关注的经济形势热点问题,从8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
  第一、加快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当前,我们必须在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内需的总体要求下,促进增长由投资、出口拉动转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二产带动向依靠一、二、三产协调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带动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管理创新转变。我们要认识到,金融危机的冲击是对发展方式的冲击,过去一年经济企稳回升主要依赖投资拉动和政策支撑,企业内生动力活力不足,外延型、粗放型模式不可持续。危机后世界经济结构加快调整,我们要适应全球需求结构重大变化,率先抢占制高点。 
  第二、产业结构调整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和主要内容。调整经济结构是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当前,对经济发展全局影响较大的结构性问题有: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是拉动消费的基础;调整城乡二元结构,加速推进城镇化激发活力,释放需求潜力;调整区域经济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调整社会保障结构,安定人心、鼓励消费的保障。经济及社会结构的全面调整直接拉动了经济,为产业结构调整创造了有利环境。当前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适应需求结构、优化一、二、三产业结构;促进工业由大变强与发展现代服务业相结合;淘汰落后产能与抢占新兴产业制高点相结合,促进三产高水平快速发展。
  第三、经济增长要建立在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的基础上。目前,我国出口形势依然严峻,短期不可能恢复。我们看到,去年我国出口下降16%,今年预计增长8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猖獗,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达60%,29.9%产品出口,过分依赖国外市场。因此,我们的战略基点是扩大内需,同时稳定出口,保持协调发展。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就要继续实施鼓励消费的政策;创新品种、提高质量、创建品牌、改善服务,引导消费;培育消费热点,提升消费结构。要调整分配结构,扩大就业,改善社会保障等根本措施,提高居民消费能力。
  第四、技术改造是调整产业结构最重要的措施。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的外延式发展已难以为继。过去两年为应对金融危机中央财政投入1.18万亿,带动4万亿投资,发挥重要作用。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5万亿,增速30.1% ,但民间投资仍不足。外延式发展造成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特别是钢铁、有色、水泥、煤化工、平板玻璃、造船、风电、多晶硅等。技术改造是内涵为主的发展方式,它的特点是技术新、投资省、工期短、见效快、效益好,金融危机后中央财政200亿元贴息带动6326亿投资,拉动倍数是28倍;今后,要突出实现“两化”融合,提升优化传统产业,控制总量、抑制过剩产能扩张。
  第五、改变粗放发展模式,保护资源环境。目前,我国节能减排状况堪忧,形势严峻,表现在:单位能耗远高于国际水平;污染物排放量名列前茅;人均资源贫乏;十八个行业落后产能各占15%-25% 。因此,要大力开展节能降耗、减排治污。工业是耗能、排污大户,要大力推行节约生产、清洁生产,广泛开展对标达标;积极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同时,大力推进淘汰落后产能:落实责任制和时间表,制定规范标准,强制淘汰;制定实施支持政策,如等量减量置换,建大关小等。
  第六、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的增长点。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提出“再工业化”、“低碳经济”、“智慧地球”等新理念新战略,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新增长点和未来支柱产业、先导产业。目前,新兴产业包括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网络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等,我们必须积极跟进,大力发展新技术,催生新产业,并注意新兴产业要与传统产业紧密结合。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包括生产性服务业,如物流、电子商务、软件服务、服务外包、工业设计等;以及生活服务业、文化产业等等。
  第七、加快发展信息化同时要高度重视网络信息安全。当前,我们面临着信息产业更新换代、迅猛发展的新形势,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软件服务走向深入,电子制造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加速发展信息产业是国际大趋势,要加快实施“核高基”等重大科技专项,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加快三网的改造提升,促进三网融合,发展宽带无线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数字化广播电视网。当前,网络信息安全面临严峻挑战,保障安全是第一责任。为此,中央高度重视网络信息安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成立信息安全协调领导小组,出台《加强新时期网络信息安全工作意见》、《国产关键软硬件推广计划》;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互联网管理,打击手机淫秽色情专项行动等等。当然,网络安全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目前相关部门正研究实施手机、网络实名制。
  第八,增强企业创新力。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在价格、财税、金融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充分发挥税收杠杆作用,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用好汇率杠杆;用好工业和信息化部已有的各项专项资金;改进完善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加强企业科学管理,推动企业内部资源整合、兼并重组。#P#

提高机械工业产品质量落实国家质检总局
2010年全国产品质量监督工作要点

  2010年是构建大质量工作机制和推进大质检文化建设的一年,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质检工作会议有关精神,今年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提升质量安全水平和服务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一条主线,以全系统开展质量提升活动为重要抓手,夯实基础,创新机制,狠抓统筹协调和规范管理,加快构建适应新形势的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不断增强产品质量监督有效性,切实提高监管工作水平,为质检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应有贡献。现将主要工作要点摘录如下:
  一、夯实基础,完善制度,努力构建适应新形势的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一)加快完善法规规章,加强质量监督法制建设。
  (二)推进整合业务职能,逐步形成质量监督工作的闭环管理。
  (三)构建基础保障体系,为监管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二、规范管理,改革创新,不断增强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的有效性
  (四)创新监督抽查模式,进一步提高监督抽查工作有效性。 
  (五)深化生产许可改革,强化市场准入制度的源头监管作用。
  (六)探索完善监管措施,切实落实检验机构监管职责。
  (七)探索监管关口前移,逐步推进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工作。
  三、转变观念,扎实工作,切实发挥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作用
  (八)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监督抽查工作职能作用。
  (九)贯彻落实产业政策,严格生产许可审查把关。
  (十)提升检验机构能力,发挥国家质检中心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功能。
  四、加强监管,形成合力,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监督把关能力
  (十一)探索建立有效机制,推进落实企业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十二)坚持突出工作重点,不断增强监督抽查工作的针对性。
  (十三)加大证后监管力度,开展部分发证产品专项整治。
  (十四)严格许可审查把关,加强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资格管理。
  (十五)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加强质量申诉、仲裁检验和鉴定工作的指导。
  五、加强队伍建设和行风建设,为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提供有力保障
  (十六)广泛开展岗位培训,切实提高履行监管职责的能力。
  (十七)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试行产品质量监督工作评估制度。
  (十八)着力加强行风建设,确保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健康发展。


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稳中有升

  据质检总局发布的2008年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公报,根据对全国25万多家制造业企业相关数据的测算,去年,尽管受到了国际金融危机、特大自然灾害等事件的不利影响,我国制造业的质量竞争力仍然保持了稳定上行的发展态势。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81.18,与2007年相比提高了0.19。
  一、产品技术水平和符合性质量稳步提升。29个制造行业中,9个行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生产的产品产值达到了70%以上,11个行业超过了50%,全年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的237类23400多种产品的平均抽样合格率为84.5%,比2007年提高了3.5个百分点。
  二、研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全国大中型制造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达到2500多亿元,比2007年增长了 26.71%,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由2007年的0.90%提高到0.96%,新产品销售收入总额累计超过5 万亿元,增长率达到25.50%。
  三、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大中型制造业企业平均产品销售收入达到7.37亿元,比2007年增长了8.38%,与国外企业抗衡的能力不断增强。
  从29个制造业行业来看,21个行业的质量竟争力指数有所提升。质量竞争力指数处在较高水平并保持稳定增长的行业有: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86.95,比2007年提高0.95;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83.90,提高0.98;通用设备制造业83.53,提高0.10;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83.48,提高0.03。
  从31个省(区、市)制造业来看,25个地区的质量竞争力指数出现增长。广东、江苏、北京、上海、天津、浙江的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在85以上。质量竞争力指数在80以上的地区数量达到20个,比2007年增加了5个。东、中、西部区域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分别达到85.04、79.72、80.04,与2007年相比分别增加了0.22、0.73、1.04,东部区域继续保持了质量竞争力指数的全国领跑地位,中部和西部区域质量竟争力明显增强。新疆、宁夏、青海、甘肃、贵州、内蒙古和广西等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质量竞争力指数连续三年保持稳步增长,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进一步缩小。测算结果也暴露出,我国制造业的质量竞争力发展中仍然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并出现了一些不利因素,主要表现在:
  一是技术改造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连续下降。2005年以来,我国大中型制造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的增速均低于销售收入的增速,技术改造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不断降低,从1.79%、l.54%、1.44%下滑到1.37%。2008年,全国大中型制造业企业的微电子控制设备比重也出现明显下降。
  二是管理体系认证力度有所减弱。受一批中小企业倒闭关停、企业兼并重组等因素的影响,全国制造业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的数量与2007年相比减少了近3万张,降幅达到14%。
  三是企业拥有发明专利数增幅下降。2008年,我国大中型制造业企业拥有发明专利数为54223件,与2007年相比增幅明显下降,从上年的50.72%下降为27.7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8个行业的发明专利数数出现下降。
  四是部分行业的质量竟争力明显波动。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出现下滑,分别比2007年下降了0.98。
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战略问题,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培育质量竞争优势日益成为我国参与全球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的经济合作与竞争的重要举措,也是保障和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质量宏观管理工作,支持和引导企业积极发挥主体作用,推动制造业质量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中机质协小书店成立

  为更好地服务,满足广大质量工作者获取知识的需要,目前中机质协成立了小书店,小书店除有《机械工业质量管理教程》第5版、《质量管理工人读本》、《机械工业质量检验和质量监督培训教程》第4版等中机质协出版的系列书籍外,还有机械工业出版社或其他出版社出版的质量管理书籍及企业经营有关的其他书籍。品种齐全,也可供企业选购。欢迎大家垂询。
  联系人: 李杰辉 傅维秋
  联系电话: 010-68594950  68570536

中国机械工业质量管理协会  邮编:100823    电话: (010)68570536   传 真:(010)68594950
地   址: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46号           网      址: www.cmqma.org.cn
联系人: 王和平  傅维秋                电子信箱: cmqma@mei.net.cn   zjzx4950@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