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质协动态
质协动态

中机质协动态第9期

2009-10-10 浏览量:

2009年中国企业500强发布会在杭州举行

   95日中机质协秘书长郭学俊参加了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在杭州发布的中国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500强、中国服务业500强暨中国大企业高峰论坛会。在中国企业500强中制造业293家,占58.6%,营业收入总额占500强的40.5%。在500强前20名中汽车企业占据3家。中机质协会员单位有29家榜上有名。

  会上围绕着论坛主题:危机下的大企业发展:变革与展望。王忠禹会长讲了六点意见:一是坚持稳建经营,以前瞻性的战略引领企业发展,二是立足全球竞争,打造高附加值产业链;三是大力开发内需,深耕本土市场;四是顺应时代潮流,积极谋划绿色发展;五是坚持人才强企,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六是强化集约管理,提高运行效率。

会上国资委主任李融荣也做了重要讲话,著名经济学家樊钢教授做了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的若干趋势与中国经济发展的专题演讲。

 2009中国大企业发展的趋势和特征

——来自2009中国企业500强发布暨中国大企业高峰会的报告

 

  (一)2009中国500强企业持续增长

  1 营业收入增长势头有所放缓,入围门槛提高幅度下降

  2 企业净利润出现下降,经济绩效有一定下滑

  3 资本密集程度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有所提高

  (二)在世界500强中的比重继续攀升,绩效首超世界和美国企业500

  1 在世界企业500强中的比重进一步升高

  2 相对于世界和美国企业500强的规模继续提升

  3 经营绩效首超世界和美国企业500

  4 产品分布的差异基本不变

  (三)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1 财税贡献占显著地位

  2 企业用工继续增加

  3 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4 注重主营业务增长

  5 并购重组保持活跃

  6 集团公司控制力不断加强

  (四)基本结构相对稳定,结构调整有所进展

  1 传统行业仍占较大比重,“重化工”特征依旧

  2 国企仍居主导地位,私营企业稳步增长

3 东部地区企业依然占魁首,中西部地区企业持续增加 

国务院原则通过《关于进一步实施

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

 

  国务院总理、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组长温家宝817日主持召开领导小组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

  会议认为,五年多来,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会议指出,在当前形势下,认真总结实践经验,进一步充实工作内涵,及时制定新的政策措施,既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需要,也是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需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方针政策和一揽子计划,努力实现新的跨越,加快形成具有独特优势和竞争力的新的增长极,为全国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为此,要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优化经济结构,建立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打破地区、行业、所有制界限,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防止重复建设。推动装备制造、钢铁、石化、汽车等传统优势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培育新兴潜力型产业。扶持重点产业集聚区加快发展。研究制定物流业、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推进文化产业、软件和服务外包、金融业发展。

  (二)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充分挖掘人才优势,建立鼓励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重点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提高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通过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专项,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加快设立装备制造产业投资基金。继续组织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高技术产业发展专项。

  (三)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不断巩固和发展农业基础地位。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东北地区全面振兴创造条件。重点推进一批能源、交通、水利项目建设。加快客运专线、煤运专线、沿海疏港等铁路建设。加大对黑龙江、吉林和蒙东地区高速公路和“村村通”公路投资力度。统筹抓好干线和支线机场建设。开工建设一批骨干枢纽和重点水源工程。支持发展东北高寒地区热电联产项目,加快城市集中供热管网改造。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五)积极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促进可持续发展。

  (六)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天然草场恢复和保护、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等生态工程建设。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发展以生态为主导的林业。开发和应用低碳技术,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城市垃圾分类处理、清洁燃烧,加强大气和水体污染治理,抓好以辽河、松花江为重点的河流治理。

  (七)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千方百计扩大就业,重点做好大学生和“零就业”家庭就业工作。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提高保障待遇和水平。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城镇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规模和城市棚户区、国有林区棚户区、国有垦区危房、农村危房、危旧校舍改造力度。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八)深化省区协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落实好《东北地区振兴规划》。

(九)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继续搞好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妥善安排职工生活,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着力解决融资难等问题。加快推进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工作。全面提升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水平,组织实施好《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抓紧编制图们江区域开发开放规划。抓紧建设好绥芬河综合保税区。开展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 

国务院原则通过《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

持西部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

 

  国务院总理、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组长温家宝20日主持召开领导小组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西部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

  会议认为,要坚定不移地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支持西部地区抓住机遇,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积极调整经济结构,着力提高发展质量,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化解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高各族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一)充分发挥西部地区在扩大内需中的重要作用。西部地区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是扩大内需的重要发展区域。全面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要把西部大开发放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财政转移支付和扩大内需新增投资要继续向西部倾斜,重点投向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灾后重建等领域,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二)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构建和完善适度超前、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扩大铁路网规模,加快干线公路网、水运、枢纽机场和支线机场建设,加强水利、能源、信息和城镇等领域的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巩固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成果,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强化环境综合治理。西部地区所有新上项目,都要严把产业政策关、环境保护关和资源集约利用关。

  (三)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特色农业,扶持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加强先进实用技术应用和科技服务。推进工业优化升级,积极发展技术引领型产业,优化发展资源利用型产业,特别要推进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落实节能减排和防止重复建设。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重点发展旅游、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文化、会展、创意、服务外包和地方金融业。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继续保持和加大对西部高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推动重点区域率先发展,成为引领和带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

  (四)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发展。千方百计增加就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力争用2-3年时间,基本解决农村人口饮用水安全问题。优先发展教育,加大人才开发力度。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扶贫开发,积极推动东部发达地区对口帮扶西部贫困地区工作。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支持西藏、新疆、宁夏自治区和青海等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推进兴边富民行动规划。重点解决好革命老区的交通、教育、卫生等突出问题。

  (五)深化改革开放,构建对内对外开放新格局。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积极培育大企业、大集团。积极稳妥地推进资源税改革。开展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加快建立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抓紧研究制定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具体政策,引导东部地区产业向西部地区有序转移。积极推进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探索边境地区开发和对外开放的新模式。

(六)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全面完成规划任务。认真实施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 

国务院研究部署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

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8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会议指出,部分产业结构调整进展不快,一些行业产能过剩、重复建设问题仍很突出,不仅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的传统产业仍在盲目扩张,风电、多晶硅等新兴产业也出现重复建设倾向。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必须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保增长中更加注重推进结构调整,坚决抑制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大力发展符合市场需求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要把握好调整的方向、力度和节奏,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会议强调,要坚持控制增量和优化存量相结合,分类指导和有保有压相结合,培育新兴产业和提升传统产业相结合,市场引导和宏观调控相结合,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标准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协调产业、环保、土地和金融政策,形成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合力。当前要重点加强对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风电设备等行业发展的指导。一要严格市场准入。进一步加强钢铁等产能过剩行业项目审批管理,不得下放审批权限,严禁化整为零、违规审批。严格核发螺纹钢、线材、水泥等产品生产许可证。提高能源消耗、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准入门槛。对多晶硅等新兴产业要建立和完善准入标准。二要强化环境监管。加强对区域产业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并将其作为受理审批区域内高耗能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前提。未通过环境评价审批的项目,一律不准开工建设。达不到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超过排污总量指标的生产企业必须限期治理,限期治理不合格的必须停产处理。三要严格依法依规供地用地。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的项目,一律不批准用地。对未按规定履行审批手续的项目,一律不得供应土地。四要实行严格的有保有控的金融政策。按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及相关产业政策要求发放贷款。严格发债、资本市场融资审核程序。五要建立信息发布制度。建立部门联合发布信息制度,加强行业产能及产能利用率的统一监测,适时向社会发布产业政策导向及产业规模、社会需求等信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引导企业和投资者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加强行业自律,提高行业整体素质。要深化改革,从体制上解决产能过剩的深层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