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物
出版物

中机质协动态

2011-05-04 浏览量:
中机质协获机械行业先进协会称号
 
  3月28日,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三届三次会员会暨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上,为进一步推进机械行业社团建设和发展,中机联对2008年至2010年成绩突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中国机械工业质量管理协会等19个协会被授予机械行业先进协会称号。
 
中机质为皖南电机提供咨询服务
 
  根据企业要求,4月中旬,中机质协咨询部组织由4 人组成的专家组对皖南电机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现场咨询服务。
  专家组在听取了管兵总经理的情况介绍后,考察了生产现场,按照咨询计划走访了各有关职能部门,经过讨论写出了现场调研报告。企业按照专家组的建议和要求,计划在进一步认真学习理解《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卓越绩效评价体系,撰写自评报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中机联三届三次会员会暨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召开
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亲切接见会议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
 
  3月28日-29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三届三次会员会暨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会议的主题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刚刚闭幕的“两会”精神,总结十年来机械工业发展情况及中机联工作,研究分析面临的形势,部署“十二五”及2011年重点工作任务,凝聚全行业力量,共同开创机械工业发展新局面。中机联会长王瑞祥在十周年纪念大会上致词和三届三次会员大会上作工作报告。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为中机联十周年致信祝贺,亲切接见会议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对大家提出四点希望。
  一是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机械工业转型升级。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并重,重点增强新产品开发和品牌创建能力,加快优化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升行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要加快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提高生产集中度,打造一批大企业、大集团,增强机械工业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为机械工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十一五”期间科技进步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从总体上看,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仍然是制约机械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要把自主创新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机制,大力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重点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努力占领国际产业竞争制高点,推动机械工业步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
  三是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大力发展绿色制造。机械工业是各行各业节能减排的源头和保障,机械产品是否节能减排环保关系到所要装备领域的经济效益、能源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因此要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十一五”期间,机械工业在保持年均28%增长速度的同时,节能减排工作做得也是好的,为国家基本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贡献了力量。“十二五”期间的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给机械工业出了一个“大难题”,对机械工业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机械行业承担着光荣而艰巨的重要任务。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一方面要做好节能、降耗、减排治污工作,下决心淘汰落后产能,坚决遏制低水平的规模扩张,加快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行绿色制造,开发低碳技术,大力发展高效节能、低污染排放、资源循环利用的机械产品,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对节能减排技术装备的需求,努力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四是加快“走出去”步伐,提高机械工业的国际竞争力。机械工业既要装备中国,也要装备世界。我们应该有这样的雄心壮志。2010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9300多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近60%。一些大型的“走出去”项目,带动成套技术装备出口,发展很快,有许多这方面的事例,需要认真总结。特别要紧紧抓住当今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机遇,用好国际间投资、购并等领域相对宽松的有利条件,统筹考虑“引进来”、“走出去”工作,加大“走出去”战略实施的力度,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兼并重组境外企业和研发机构,努力获取国外的资源、技术和人才,同时要抓住时机将部分过剩产能向海外转移,真正做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机械工业可持续发展。
  工信部部长苗圩在会员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他分析了“十二五”工业和信息发展的形势。我国已经实现了由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的历史性跨越,但仍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我国工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面临的机遇挑战,准确把握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从国际看,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急剧动荡逐渐缓解,世界经济有望继续恢复,但深层次影响依然存在,产业结构深刻调整,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加上能源资源、气候变化等全球治理问题错综复杂,世界经济不确定性仍然较大。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可再生能源等新技术孕育并不断取得新突破,一些发达国家推行“再工业化”,提出低碳经济、“智慧地球”等理念,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这既对我国工业稳定拓展外需、参与国际竞争形成新的压力,也为我们抢占先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机遇。从国内看,我国工业发展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经过30多年快速发展,我国工业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城镇化加速推进,居民消费结构持续升级,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需求动力。产业体系比较完整,生产要素组合具有综合优势。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持续推进,市场配置资源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尤其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企业适应环境变化能力明显增强。但是,制约我国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矛盾与问题依然突出。一是工业增长方式粗放。工业增长对外依存度较大,国内消费率偏低,过多依赖投资拉动和产能扩张,增长的质量效益不高。二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规模经济行业集中度偏低,产业布局与区域能源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不相适应,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三是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缺乏,许多大型成套设备、关键元器件和重要基础件依赖进口,制造业总体上处于价值链中低端。企业尚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四是能源资源环境制约突出。总的说,我国工业已进入只有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时不我待、刻不容缓。
  提出了“十二五”工业和信息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
  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就是要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推动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由主要依赖传统生产要素向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由外延式粗放发展向内涵式集约发展转变,促进形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技术先进、清洁安全、产业链完善、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一是在平稳较快增长的基础上提高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以提高附加值水平为突破口,推动工业发展模式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二是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取得实质性进展,大力改造提升制造业,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三是不断增强工业自主创新能力,着力突破制约产业升级的关键核心技术,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技术进步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提升重大技术装备和关键材料、零部件、元器件保障水平。四是促进绿色低碳、清洁安全发展,以推进设计开发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环境影响最小化为目标,坚持走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五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全面提高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一是围绕工业转型升级,推进信息技术在工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形成全行业覆盖、全流程渗透、全方位推进的发展格局。二是注重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带动作用,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的现代化。三是推进信息技术在交通、能源、水利、环保等领域的深度应用,加快国计民生重要领域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四是深化电子政务应用,实现跨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五是大力推进社会领域信息化,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构建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提升信息技术产业创新能力,提高支撑两化融合的能力和水平。#P#
 
第四届中国杰出质量人推选结果出台
 
  4月9日,中国质量协会、中华全国总工会举办了第四届“中国杰出质量人(全国质量奖个人奖)”颁奖典礼。会上对十一位获奖个人进行了表彰:
  原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获得“中国杰出质量人(全国质量奖个人奖)”最高荣誉奖;机械行业的山东滨州渤海活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李俊杰;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印建安;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裁曾光安等三位同志“获得中国杰出质量人(全国质量奖个人奖)”奖。中国机械工业质量管理协会秘书长郭学俊出席了颁奖典礼。
 
工信部关于加强2011年工业质量工作的通知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出《关于加强2011年工业质量工作的通知》,主要内容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促进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工业转型升级为切入点,以扩大消费需求、培育核心竞争优势为目的,全面部署“十二五”规划任务,构建质量工作长效机制,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强化质量工作体系,加强诚信建设,加快品牌培育,提高制造过程质量保证能力和实物质量水平,狠抓落实,促进工业产品质量和信誉全面提升。
  二、主要工作内容
  (一)促进工业企业落实质量主体责任
  组织实施工信部《关于生产企业全面落实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的指导意见》,促进工业企业落实质量主体责任。继续推进“中国工业企业全球质量承诺活动”,完善质量承诺活动的监督管理机制。组织实施《关于规范工业企业产品自我声明的实施意见》,从规范产品说明书和标志标识等入手,打击虚假不实宣传,净化市场环境。
  (二)深化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增强工业企业质量保证能力
  在工业行业深化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支持质量管理课程和教材开发,组织开展可靠性工程、现场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六西格玛等质量管理方法的培训和推广活动。鼓励企业推选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开展体系认证和产品认证工作。继续加强中小企业质量人才培养,将质量管理知识培训作为“银河工程”和“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的重要内容。在具备条件的产业聚集区研究建立质量人才培养基地,开展重点企业关键岗位质量管理技能要求的研究工作。
  (三)完善工作标准体系,落实质量相关政策
  继续加快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完善工业产品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体系,2011年完成 3000项工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贯彻《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推进重点工业产品质量达标的实施意见》,印发《工业产品质量达标备案管理办法(试行)》,逐步推进质量达标备案工作,提高工业产品达标水平。深入开展工业产品对标和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标准化研究,建立相关工作机制。支持和引导企业参与国家标准制修订,增强我国在国际标准领域的话语权。
  在制修订重点行业政策、行业准入条件时,把对产品质量和产品标准的要求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四)加强生产技术及评价能力建设,提高产品实物质量水平
  围绕提高工业产品质量、技术水平和企业质量管理能力,加强企业 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力度。支持新产品开发、制造过程质量保能力提升、共性质量问题攻关以及增加产品知识产权含量的项目。制定鼓励新产品开发的有关政策和措施,推动开发满足社会需求的工业新产品。在装备行业开展可靠性提升活动,建立重点产品可靠性分析模型和失效模式数据库,为质量改进提供科学指导。加强产学研合作等智力引进工作,增强工业产品创新和质量提升的技术保障能力。开展技术质量基础数据平台的研究,为工业产品开发和质量改进提供基础条件。
  加快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和示范平台的遴选工作,增强平台的质量服务功能和水平。完善工业产品质量网,发挥工业质量工作的信息平台作用。组织开展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产业聚集区质量竞争力指标和质量指标体系研究,试点统计评价工作,逐步建立工业质量水平评价制度。
  (五)加大推进品牌培育和诚信体系建设
  制定发布并组织实施《工业企业品牌建设指导意见》、研究制定《工业企业品牌培育管理体系实施指南》和《工业企业品牌培育管理体系评价指南》,推动工业企业品牌培育和评估管理体系试点,研究建立品牌培育评价与改进机制,指导工业企业改进品牌培育工作。
  继续加强工业企业质量诚信体系建设,推动质量诚信体系纳入社会诚信体系框架。     
  (六)继续改善社会环境和市场环境
  加大质量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的质量意识和质量责任意识,营造关心质量、珍惜信誉的良好社会氛围。参与组织“质量月”、“外贸商品质量提升年”、“第十八届中国质量高层论坛”和“会国工业质量管理和可靠性现场经验交流大会”等全国性质量活动。组织开展重点地区、重点行业的质量调研宣传活动,树立典型、推广经验。
  在全国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安排重点工业产品质量改进和分析专题会,解决突出质量问题。加强对小企业的管理研究,探索有效的指导和管理模式,营造安全健康的市场环境。按照《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要求,开展有害物质替代和减量化工作,提升电子信息产品绿色设计水平,确保产品环保质量。   
  三、工作要求
  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各行业协会要结合本地区、本行业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狠抓落实,务求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