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物
出版物

中机质协动态

2011-06-14 浏览量:
全国机械工业第三十次“双代会”
暨庆祝大会的筹备工作有条不紊进行
 
  自中机质协发出《关于做好全国机械工业第三十次质量信得过班组、质量管理小组代表大会暨庆祝大会准备工作的通知》以来,得到了有关上级领导的重视和关心,得到了各地行业协会、质协、和会员企业的大力支持、配合,日前,会议的各项筹备工作正有条不紊的进行。
  1、5月4日召开了机械工业30次“双代会”庆祝大会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对《关于第三十次“双代会”庆祝大会工作安排》进行了充分讨论,确定了以中机质协名誉会长陆燕荪为组长的庆祝大会领导小组,并对会议的各项工作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
  2、会议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重视和关心,党和国家的多位领导人已为大会题词或发来贺信,届时将在会上学习宣传、贯彻落实领导题词和贺信的精神。
  3、中机质协网站已把庆祝大会领导小组会通过的机械工业各奖项推荐名单张榜公示,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以保证评选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
  4、各企业、协会积极踊跃报名参加第三十次“双代会”暨庆祝大会,截止5月25日,已有200多个小组、600多人回执报名参会,创历史新高,充分显示了大会的广泛性、群众性、权威性。
  5、宣传企业、协会、小组、个人质量管理成就的影像片已进入编辑阶段,《机械工业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教材》、《全国机械工业30次质量信得过班组、质量管理小组代表大会大事记》、《质量铸就成功(第二部)》三本书已交付印刷,届时将奉献给全体参会代表。
  6、文艺晚会正在紧张筹备,节目主要来自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和获质量奖企业,除企业选送的节目外,国资委老干部局也参加演出,共同拿出最精彩的节目奉献给大家。
 
 
 
常柴举办QC小组培训班
 
  在即将召开全国机械工业第30次质量信得过班组、质量管理小组代表大会前夕, 5月4日到6日,中机质协为常柴股份有限公司举办了QC小组培训班。培训班教师由我国著名专家邢文英教授担任。常柴质量管理部门和各分公司主要领导、质量管理骨干、积极分子70余人参加了培训。
  常柴是较早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企业之一,在群众性质量管理方面有较好的基础。这次为了提高培训效果,常柴在生产任务繁忙的情况下,将学员集中在远离企业的培训中心集中培训,保证了培训质量。   
  邢文英教授以丰富的实践经验,扎实的理论基础,深入浅出地介绍了QC小组的组建要求、活动程序、统计技术方法。特别是结合常柴的实际,讲解了常柴的几个案例,让学员们知道了本企业开展活动的水平,还存在的不足。学员们感觉获益匪浅,课间休息时已经在探讨回厂后如何开展QC小组活动。相信通过本次培训,常柴的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能够得到更大的进步。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标准培训班在无锡举办
 
  应无锡华光锅炉股份有限公司的要求, 5月18日至19日,中机质协教育培训部部长姚浦前往无锡举办了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培训班。华光锅炉40多名中层以上干部和质量管理骨干参加了培训。
  培训主要讲解了三个部分:一是《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的意义;二是《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条款解析;三是企业导入卓越绩效模式的方法、实施及评审要点。
  两天授课结束后进行了考试。通过培训,企业人员了解了标准的要求,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企业计划用一年的时间导入卓越绩效模式,提升企业竞争力。
 
 
 
 
“十二五”机械工业发展总体纲要(摘录)
 
  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我国机械工业要在头十年高速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将发展目标定位于由机械制造大国转变为机械制造强国。
  展望2020年,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之时,我国机械工业将基本实现高端装备的产业化,基础滞后主机的局面基本改观,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高,国际竞争力接近工业发达国家水平。
  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国民经济中各行业的发展,都有赖于机械工业为其提供装备。
  回顾我国机械工业百年发展历史,21世纪的头十年无疑是一个黄金时期。2000年到2010年,全行业工业总产值从1.44万亿元增长到14.38万亿元,年均增速高达25%以上;规模以上企业数从3.36万家增加到10万多家;资产规模从1.96万亿元增长到10.4万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的比重从9.2%大幅提升至19%左右,占GDP的比重从3.7%提高到9%左右。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实现转型升级为方向,积极推进机械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按照“主攻高端、创新驱动、强化基础、两化融合、绿色为先”的总体要求,努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实现全行业由大到强的战略目标。
  (二)发展战略
  1、主攻高端战略
  一是主攻高技术产品,二是致力于传统产品向精品的升级,三是力促产业结构高端化。
  2、创新驱动战略
  “十二五”机械工业必须从过度依赖于能源、资源等要素投入驱动发展,转向更多地依赖于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管理创新和人员素质提高驱动发展,这是“主攻高端”能否成功的关键。
  3、强化基础战略
  “十二五”机械工业必须千方百计地强化基础件、基础技术、基础工艺等机械工业的共性基础领域。在加强基础的问题上,要打破原有行业分割,主机行业与零部件行业要发挥各自优势,相互支持和配合,全力推进。
  4、两化融合战略
  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是主攻高端、强化基础的有力保障,也是机械工业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两化融合”不仅在于将信息技术融入机械产品之中,加快机械产品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实现传统机械产品功能的提升和可靠性的提高;也不仅在于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机械企业的经营管理,使研发、生产和企业管理向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发展,大幅度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更在于可以促进新发展理念的建立,促进研发能力、产品水平、市场模式、服务体系等方面的创新,提升研发设计、加工制造、企业管理及营销服务的效率和效益。
  5、绿色为先战略
  “绿色为先”主要有两方面要求:一是节能减排和环境友好要成为“十二五”期间机械工业自身生产过程必须高度重视的基本要求。二是“十二五”机械工业要积极发展高效节能产品,大力发展新能源装备,为各行各业用户的节能降耗减排提供先进装备;同时机械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要更加关注体现全生命周期的绿色理念。
  (三)发展目标
  1、2015年发展目标
  一是保持平稳健康发展,二是产业向高端升级有所突破,三是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四是产业基础初步夯实,五是“两化融合”水平显著提高,六是推进绿色制造。
  2、2020年发展目标
  我国机械工业步入世界强国之列,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主要标志为:主要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处于世界前三位;基本掌握了主导产品的核心技术,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产品和知名品牌;重点行业的排头兵企业进入世界前三强之列。
  重点任务
  (一)做好六大重点工作
  1、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1)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实现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2)推进节能降耗减排,由传统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3)积极推行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改造提升传统产业;(4)加快企业兼并重组,提升产业集中度。
  2、优化调整产品结构
  1)大力推进高端装备自主化;(2)突破关键基础零部件瓶颈约;(3)抑制产能盲目扩张势头。
  3、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1)协助有关部门实施科技重大专项;(2)推进产品数字化和企业信息;(3)继续推进行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4)加强行业基础共性技术研究;(5)完善和提高产品标准体系;
  4、加强质量品牌建设   
  (1)大力提升机械产品质量;(2)建立和完善产品质量标准体系;(3)实施精品工程,树立优良品牌形象。
  5、培育发展新兴产业
  满足国家“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改善民生,推进改革开放”的需要,抓住培育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契机,大力发展高档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高档基础零部件、新能源设备、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设备、海洋工程装备、现代农业装备、工业机器人、现代制造服务和再制造等新增长点。
  6、提高国际合作水平
  利用境外资源和市场,提高机械工业国际合作水平。充分吸收借鉴境外先进管理经验,有选择地引进先进技术,积极引进科技人才和战略合作者,为海外专业技术人才回国工作创造良好条件,提高我国机械工业技术水平。
  围绕提升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扩大市场份额等,大力扩大国际间的合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兼并重组境外企业和研发机构,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境外投资建厂,充分利用境外资源和市场。
  稳定和扩大装备产品出口,推动出口退税政策修改完善,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出口信贷资金投放,支持国内企业承揽国外重大工程,带动成套设备和施工机械出口,提高出口产品技术含量、附加值和成套水平。
  (二)主攻五个重点领域
  1、高端装备产品:(1)先进高效电力设备;2)大型石化设备;(3)大型冶金及矿山设备;(4)现代化农业装备;(5)高效低排放内燃机;(6)数字化、智能化仪器仪表和自动控制系统。
  2、新兴产业装备:(1)新能源汽车;(2)新能源发电设备;(3)智能电网设备;(4)高档数控机床及精密加工设备;(5)智能印刷设备;(6)海洋工程装备;(7)工业机器人与专用机器人;(8)大型智能工程建设机械;(9)节能环保设备。
  3、民生用机械装备:(1)安全应急救灾设备;(2)医疗设备;(3)消费品现代化生产和流通的“完整解决方案”; (4)现代文办设备。
  4、关键基础产品:(1)大型及精密铸锻件;(2)关键基础零部件;(3)加工辅具;(4)特种优质专用材料。
  5、基础工艺及技术:(1)基础工艺;(2)基础技术。
  对策建议
  (一)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完善支撑体系建设
  大力支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从体制改革、机制完善、政策扶持、人才培养、作风建设等方面形成鼓励自主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重点支持机械工业基础共性和关键技术攻关,重点支持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现代制造服务
  以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契机,积极引导机械企业发展新兴产业装备,促进传统机械制造业的技术升级,培育机械制造领域的新兴产业。
  支持机械工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三)制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规范市场竞争秩序
  打破计划经济体制下不合理的行业分割,大力发展工程承包和设备成套服务,促进产需有机结合,积极促进制造领域与应用领域合作发展。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不得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排除、限制竞争。 
  (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建设公共服务平台
  探索建立机械工业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发展一批“专、精、特”的配套企业,健全产业配套体系。为各类中小企业的技术研发活动提供社会化公共服务为重点,建设面向全社会的技术服务体系。
  (五)引导产业合理布局,促进地区协调发展
  统筹规划各地区产业发展。加强行业预警,抑制过度投资造成的产能过剩,利用市场机制淘汰落后产能。
  (六)落实节能减排政策,推进相关装备发展
  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以绿色发展带动经济转型,发展绿色产业、开发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减少污染的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七)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夯实持续发展基础
  大力培养和鼓励引进创新型研发设计人才、开拓型经营管理人才、高级技能人才等专业人才,强化职工培训,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需要。
  (八)健全统筹协调机制,改善机械行业管理
  建立重大技术装备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的协调机制,组织协调重大技术装备联合攻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