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物
出版物

中机质协动态

2014-06-12 浏览量:
沈烈初部长深入潍柴动力考察调研可靠性工作
    2014年5月15日至16日,原机械工业部副部长、中机质协名誉会长沈烈初专程到潍柴考察可靠性工作。沈部长高度重视可靠性工作,他提出当前制造业产品可靠性工作应该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把提高产品可靠性作为质量工作的切入点和核心任务。
    沈部长用2天的时间对科技中心、信息化中心、试验中心和二号、三号工厂现场做了详细的考察。在占地40000㎡、建筑面积60000㎡的试验中心,沈部长走遍了近50个试验室,逐一询问新产品设计中可靠性试验工作的流程、新零件开发中由零件到部件再到整车、整机试验的各个环节,可靠性具体参数的测定,数据库的建立、失效件的保管,可靠性技术的应用等等。
    沈部长高度评价潍柴动力具有一流的技术、一流的装备、一流的产品、一流的管理、一流的团队,是民族工业的骄傲。对潍柴动力半个多世纪的传承发展和取得的辉煌成就表示欣慰和赞赏。他说,潍柴动力有美国人的系统思维方式,有日本人的精细管理,加上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三方面的完美融合使得潍柴拥有自主创新的先进技术、高可靠性的产品和高水平的管理。潍柴动力是我们机械工业的典范,代表了机械工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为民族工业发展树立了榜样。沈部长对潍柴肩负着民族工业超越的重担寄予厚望,提出集中力量,做精、做强、超越!超越国际一流品牌企业。
    全国机械工业可靠性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佟德辉副总裁全程陪同考察,进行详细的介绍并做了专题汇报。考察期间沈部长与佟德辉副总裁围绕可靠性技术、可靠性设计、可靠性试验、可靠性管理以及信息库和信息化管理等项目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沈部长赞扬佟总精湛的专业水平和深入实际掌握第一手资料的优良作风。
    此次陪同沈部长调研的还有原机械工业部科技司周因栋副司长和中机质协李月华副秘书长。
   机械工业可靠性技术与管理培训班在潍坊举办
    为在机械行业贯彻、落实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中可靠性提升工程的要求,5月19日至21日,机械工业可靠性技术与管理培训班在山东潍坊举办。中国机械工业质量管理协会会长张维德、山东省机械工业协会秘书长张建国、中国机械工业质量管理协会副会长姜卫东、全国机械工业可靠性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佟德辉、中国机械工业质量管理协会秘书长郭学俊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近100名参加了培训。
在潍坊举办了可靠性技术与管理培训班,目的是充分挖掘、学习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的可靠性实践经验,从理论到实际,从技术到管理,深入研究提升机械产品可靠性方法和途径。
    培训班首先由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的可靠性团队介绍开展可靠性工作的做法和经验:潍柴动力副总裁佟德辉结合公司2013年的可靠性工作实际,深入介绍了潍柴动力的可靠性推进情况;技术中心李文广主任介绍了产品研发过程中的可靠性工作;可靠性总监胡金寿介绍了提高产品使用可靠性的捷径与对策等内容。此外,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刘世旸工程师介绍了上海三菱电梯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FMEA)方法;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刘晓秀老师讲解了可靠性工程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基于“故障物理”的可靠性工程。
    培训班用了半天的时间组织学员参观了潍柴动力的生产现场和可靠性试验室。潍柴动力干净整洁的车间,紧张有序的生产过程,先进完备的试验设备,行业一流的试验能力等都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地印象,也为提高潍柴动力产品的可靠性提升提供了技术和管理上的保障。
本次可靠性技术与管理培训参加者多为企业技术和质量专业人员,专业性强;讲课内容结合具体实践案例,深入浅出;讲课过程留有答疑时间,可充分互动。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丰富的培训内容很好地满足了带着问题前来学习人员的迫切需求。#P#
全国机械工业第33次“双代会”将在安徽合肥举行
    主题为“质量升级、求真务实”的全国机械工业第33次“双代会”将于7月1-4日在安徽合肥银瑞林国际大酒店举办。
    以质量信得过班组、质量改进小组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是机械工业历史悠久的质量改进活动,一年一度的质量信得过班组、质量改进小组代表大会(双代会)是机械工业闻名全国的品牌活动。在促进行业转型升级,建设质量强国的大背景下,群众性质量管理在提升企业整体质量管理水平中的基础作用不可替代。
“双代会”鼓励运用各种有效的质量技术方法,如可靠性、六西格玛、精益生产方式、现场管理等,开展质量改进活动。特别是应用可靠性技术和可靠性管理的思想、方法进行质量改进和提升。
从今年的申报材料上看,一年来的全国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并集中体现下列几个特点:一是持续改进、扎实推动;二是领导重视、健全体系;三是质量为先、开拓创新;四是培养骨干、提升能力。
    欢迎机械企业的优秀活动小组积极参与今年的第33次“双代会”,届时把最好的活动成果通过“双代会”的交流平台进行充分展示,与大家分享经验、取长补短。
 国务院发布《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4年行动计划》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4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对2014年贯彻落实《质量发展纲要》的工作重点做出明确部署。
  《行动计划》制定了加强重点领域质量安全监管、建立优胜劣汰的质量发展市场机制、完善质量升级的配套措施、强化质量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4个方面15条共77项具体任务,强调要加强重点领域质量安全监管。
完善质量升级的配套措施包括加快制造业、服务业质量升级;加强质量升级相关基础工作;完善质量升级的激励机制等。
    质量升级的激励政策涉及,完善国家技术改造贴息等激励政策,支持企业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加快产品质量提升和品种更新换代。鼓励企业总结先进质量管理模式,采用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建设一批质量创新基地,牵头构建质量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
引导企业加强品牌建设,开展品牌价值提升与品牌建设研究,推进工业企业品牌培育能力建设,实施工业质量品牌创新专项行动,保护和传承老字号。推动中央企业加强品牌建设,建立中央企业品牌建设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实施国有企业品牌价值评价工程。制定发布品牌价值评价和品牌管理体系国家标准,筹备成立品牌评价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推动开展自主品牌价值评价,加大对小微企业品牌建设的扶持力度。  
强化质量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包括加快质量法治和人才队伍建设;推进质量共治;广泛开展群众性质量活动;实施政府质量工作考核。
   改革完善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及相关配套政策。在职业院校广泛开展面向企业的质量教育培训,加强对产业工人的工艺规程、操作技术、质量知识培训,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发挥全国质量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精心组织2014年全国“质量月”活动。
    广泛开展群众性质量活动。在企业中广泛开展QC小组(质量管理小组)、“五小”(小建议、小革新、小攻关、小发明、小创造)、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群众性质量活动,开展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技能竞赛活动,推动基层班组创新质量管理工具,导入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开展全国QC小组质量技术创新成果遴选推广活动。
  实施政府质量工作考核。印发《2013-2014年度省级人民政府质量工作考核评分细则》,组织对各省级人民政府质量工作进行考核。指导地方政府将质量工作纳入市、县政府绩效考核范围,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发展质量提升。做好质量合格率统计调查、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统计调查、质量状况分析、产品质量统计指标体系完善等基础工作,为政府调结构、促转型提供决策依据。
机械工业“乍暖还寒” 企业需增强危机意识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蔡惟慈5月28日表示,今年前4个月,我国机械工业延续了去年温和增长的势头,但产业增加值等一些关键性指标呈逐月回落态势,机械工业企业不应对后期走势盲目乐观,要对可能出现的困难保持警惕。
  蔡惟慈是在北京举行的中国机械工业百强、汽车工业三十强企业信息发布会上做出上述表示的。他说,经过了“十五”和“十一五”长达十年的高速扩张后,从2011年开始,机械工业连续两年增速下滑,2013年才进入温和回升的中速增长阶段,这一趋势一直延伸到今年前几个月。
  据介绍,今年1至4月累计,我国机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5%,比全国工业8.7%的增幅高出2.8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机械工业9.1%的增幅提高了2.4个百分点。此外,机械工业中权重最大的汽车行业产销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机械产品的出口增速比去年同期高出近5个百分点。
  “在当前宏观经济偏冷的形势下,机械工业的主要经济指标明显好于全部工业的平均水平。”蔡惟慈说。前4个月,我国机械工业在“稳”增长的同时,在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方面也确有所“进”。机械工业产品逐渐顺应高技术、节能减排的要求;高端装备自主创新取得新成果,并继续向关键零部件和核心技术等领域深化推进;中西部地区企业的发展速度快于东部地区,地区结构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发挥了更大活力。
  他表示,尽管亮点颇多,但从4月份开始,机械工业的多项经济指标开始出现增速回落的势头,给正在回暖的行业带来了一丝“寒意”。
  1至4月,我国机械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383亿元,同比增长14.14%,与去年同期16.56%的增幅相比,回落了2.42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机械工业企业对未来市场景气回升的预期不高,投资需求不容乐观。”蔡惟慈表示。
  同时,从订单数来看,今年前3个月,机械工业重点联系企业订单增幅逐月回升,但到4月份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回落;企业库存同比增幅逐渐走高,尤其是产成品库存增幅明显;机械产品价格指数4月份仍然低于100,这表明产品价格仍处于下行通道,市场需求较为低迷。
  “企业还要面对去年下半年以来的财务费用增速上升和应收账款增幅加快等对企业资金链产生的冲击。”蔡惟慈说,“这些都需引起必要的警惕。”
  他建议:“机械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要想摆脱困境,必须尽快摒弃过去单纯靠外延扩张和降价去争夺‘规模效益’的竞争模式;要千方百计地在产品、服务、商务模式上不断创新、创优,通过为用户提供同行所难以企及的高品质服务,去获取‘稀缺性效益’。”#P#
知识窗:什么是管理
    在GB/T19000—2008/ISO9000: 2005《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中,“管理”定义为: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标准的定义高度浓缩,对标准的理解也因人而异。根据中国人民大学焦叔斌博士的理解,管理可进一步定义如下:
    管理就是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协调他人的活动,带领人们既有效果又有效率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这一定义中有四个方面的要点:
第一,   管理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管理本身不是目的。
    管理存在于一定的组织之中,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存在的。如果管理不能促进组织实现目标,管理就没有意义,甚至会是负面的或有害的。有一个重要的管理原则——管理要“聚焦于结果和创造价值”,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违反了这个原则,管理活动就会舍本逐末、弄巧成拙,甚至南辕北辙。
第二,   管理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的能力,而不是把人管住。
   管理是要协调、带领人们去实现目标,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要让人们承担起对工作和组织的高度责任。用管理中的一个术语来说,就是要把人激活,或者说,是要实现组织成员的活性化。从一定意义上说,活性化这一概念是现代管理与传统管理在“人”这个问题上的分水岭。
第三,   管理是“做正确的事”和“正确地做事”。
    有效的管理就是“正确地去做正确的事”。“做正确的事”涉及的是效果(effectiveness)问题,“正确地做事”涉及的则是效率(efficiency)问题。效果和效率是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两大命题。效率是投入和产出的比较;效果则意味着方向和目标的达成情况。作为管理者,尤其是做高层管理者,清楚什么是正确的事,这要比“忙”重要得多。
第四,管理要完成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种类型的活动。
  管理是由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这样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构成的。管理的职能也就是管理所包括的各项具体活动。计划就是“谋”,即明确组织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组织意味着分工和协作;领导意味着“领”着人们、“导”着人们去实现组织的目标;控制就是使事情按计划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