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机质协动态
第11期 (总期第284期)
中国机械工业质量管理协会秘书处编 2006年11月编发
全国机械工业质量创奖现场评审工作基本结束
2006年全国机械工业质量创奖现场评审工作自10月下旬开始,历时40余天,共派出10多个评审组赴祖国大江南北进行现场评审。评审组依据GB/T19580《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全国机械工业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评审细则》、《全国机械工业用户满意产品评审细则》、等文件对申报企业进行了严格认真的评审。在评审过程中评审专家发现了企业大量的成功经验和追求卓越、提高质量效益、加强产品质量控制的证据。评审组深切地感觉到,今年申报企业管理到位、准备工作充分,为评审组顺利开展评审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评审组对每个被评审单位都写出了评审报告,评审报告及企业申报资料将递交专业协会及全国机械工业质量创奖评审委员会审议决定。
中机质协推荐国优QC小组参加
2007年国际质量管理小组演讲选拔赛
为明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2007年国际质量管理小组会议,中机质协推荐了3个本行业最具水平和代表性的并且荣获2006年国优的QC小组,参加今年12月在海南召开的国际质量管理小组会议成果发表选拔赛,他们是:东风悬架弹簧有限公司微笑QC小组、上海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神舟QC小组、瓦房店轴承股份有限公司滚子分厂圆锥QC小组,这些小组在参加选拔赛获选后,将参加2007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质量管理小组会议,用英文发表QC小组成果。
中国名牌产品“十一”五重点培育指导目录(机械部分)
一、机 械
2006年:1.汽轮机(工业汽轮机、热电联产汽轮机);2.机床(数控齿轮加工机床、重型数控镗铣床);3.高压开关(72.5kV及以上气体绝缘金属封闭);4.电机(690V及以下中小电机、小功率电机);5.桥、门式起重机械;6.数控刀具(孔加工刀具);7.拖拉机(大中型拖拉机、手扶拖拉机);8.汽车制动系统9.子午线轮胎硫化机;10.混凝土泵车系列11.低压开关柜;12.破碎粉磨设备(破碎机、磨煤机、磨球13.大型铁路养路机械;14.燃气表。
2007年:1.大型空分成套设备;2.石油钻机;3.载货汽车;4.工程机械(液压搬运车、推土机);5.齿轮传动装置(减速机、船用齿轮箱);6.内燃机零部件(活塞、缸套、滤清器、油泵油咀);7.汽车零部件(车桥总成、热交换总成、传动系统、排气系统);8.高压输变电设备;9.压铸机;10.工业钢球;11.自动化控制元器件;12.电动工具13.注塑机;14.农机具(插秧机、喷雾器);15.电线电缆(漆包线、圆铜杆);16.自动化物流系统产品;17.高效节能换热器;18.水泥机械(辊压机、立式磨、回转窑、篦冷机);19.食品包装机械;20.电力自动化监控设备。
2008年:1.电站成套设备;2.大型散料装卸输送设备;3.塔式起重机;4.印刷机械;5.工程机械(轮式起重机、叉车);6.数控量仪;7.机械通用零部件(紧固件、粉末冶金制品、工业链条);8.汽车零部件(变速器总成、转向系统、减振器);9.船用柴油机;10.联合收割机;11.空调机组;12.液压元件;13.铸管与管件;14.抛光自动生产线;15.抽油机;16.石油钻头;17、梳棉机;18.烟草机械(卷接设备、包装设备、制丝设备);19.轻工机械(玻璃瓶罐成型设备、双盘磨浆机、洗浆机);20.微型车;21.电器附件;22.煤矿采掘、提升设备;23.中高档服装裁剪整烫类缝制机械;24.泵(排污泵、大流量中低压离心泵、农用潜水电泵);25.内燃机。
2009年:1.金属轧制、冶炼设备;2.数控激光加工设备;3.复杂刀具;4.工业风机;5.工程机械(凿岩机、小型挖掘机);6.工业锅炉;7.数控功能部件;8.压缩机;9.铅酸蓄电池;10.万用表;11.数控机床;12.电工器材;13.汽车零部件(车用灯具、车用仪表、汽车电子部件);14.子午线轮胎成型机;15.梳毛机;16.喷水织机;17.针织横机;18.陶瓷机械(管磨机、喷雾干燥器、自动液压机、窑炉);19.轻型客车;20.农机具(施耕机、播种机);21.机械通用零部件(弹簧、传动联接件);22.阀门;23.轻小型起重设备。
2010年:1.全断面掘进机;2.低压配用电设备;3.火力发电机组;4.水力发电机组;5、工程机械(压路机);6.电工专用设备;7.密封件;8.电工材料;9.气动元件;10.炼胶机(密炼机、开炼机);11.子午胎模具;12.纺织用钢筘;13.印花圆网;14.剑杆织机;15.轿车;16.汽车零部件(汽车安全气囊、离合器总成);17.棉纺环锭细纱机;18.电梯;19.工业洗衣机;20.光学镜头;21.铁路道岔。
我国专家成为ISO技术委员会副主席
11月17日,在韩国釜山召开的ISO/TC176第24届年会上,41个国家的225位代表全票推选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标认证中心主任李铁男担任该委员会副主席。ISO/TC176即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众所周知的ISO9000系列标准就是由该委员会负责制定的。
业内人士分析,李铁男的当选首先是ISO对他个人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的充分肯定,但更重要的是,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中国制造”已不再是初级产品的代名词。它正以全新的面貌走向世界,不仅成为国际经济生活中的一种现象,也给世界各国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
据分析,随着世界制造业中心逐渐向中国大陆转移,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生产管理技术和管理理念迅速在国内扩散,如何将这些生产管理理念与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相结合,是中国企业现如今面临的一个巨大的问题,也是国际质量管理学界最新、最有挑战力的领域。
据了解,自1993年我国第一张质量体系认证证书在上海诞生,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管理体系“认证大国”。载至2005年,在全球154个国家累计颁发的670399张ISO9001认证证书中,有132926张为我国颁发,位列世界第一。
另据介绍,1993年,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就设立了专门研究质量管理的机构,我国的质量管理标准均出自该机构,李铁男是我国ISO9000族标准的主要制定者和推动者。
国内企业一些思维定势可能成为国际化绊脚石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日前指出,“在全球化过程中,国内企业在改革开放背景下形成的一些思维行为定势与发达国家的环境并不完全相符,这些思维定势也许是国内企业在中国市场上取胜的法宝,但是在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的过程中,却可能成为企业进一步获得成功的绊脚石。”
“价格是取胜的法宝”是中国企业在长期的国内市场竞争中悟出的一个取胜之道。但教授认为,“由于中国产品低价位的形象,导致中国成为反倾销最大的受害者。”反倾销诉讼看似一种法律问题,实际上是一种企业思维的定势问题。如果更多的中国企业意识到“穷人”和“富人”需求层次的差异,中国企业面临的反倾销诉讼一定会大大减少。
对于“靠快速反应就可以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观点,教授认为,中国企业在注重市场快速反应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具有知识产权的技术,只有建立在这种基础上的创新才具有更持久的竞争优势。据资料显示,相比于欧美市场,中国的消费者偏好变化的频率一般要快一年。因此,中国企业天生具有一种能力,就是对于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但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欧美消费者偏好可能更加稳定,他们更看中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西方企业更注重培养自己的形象优势,这种形象优势可以使企业的优势由流量优势转化为存量优势,从而更难撼动。这种存量优势导致他们可以获得整个战役的胜利,而中国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可能只会取得某场战斗的胜利。企业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经营上,放在对规则的钻研上,而不是与政府的关系处理上。要影响西方国家的政府,首先应当影响规则,政府只是规则的执行者而不能随意更改规则。
我国将逐步推广政府绿色采购制度
今日,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向新闻媒体通报,我国将逐步推广政府绿色采购制度。这位负责人说,环保总局和财政部联合发布的《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和首批《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将于2007年1月1日起首先在中央一级预算单位和省级(含计划单列市)预算单位实行,2008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
这位负责人说,政府绿色采购制度利用市场机制对全社会的生产和消费行为进行引导,体现了以综合手段保护环境的要求,对于树立政府机构环保形象、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引导公众绿色消费、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位负责人指出,国家环保总局将对采购清单实施动态管理,及时补充符合要求的环境标志产品名单和范围;对那些已列入清单的环境标志产品,如果其已超过认证证书有效期,或生产过程中环境技术指标达不到相应的标准要求,将被失去被优先采购的资格。
这位负责人说,首批《采购清单》是在综合考虑国民经济发展和产品技术性能、信誉度及市场成熟度的情况下,从国家认可的环境标志产品认证机构认证的环境标志产品中选取确定的。《采购清单》内容包括产品生产企业名称、产品型号、中国环境标志认证证书号,和认证证书有效截止日期等基本信息,在中国政府采购网、国家环保总局网站和中国绿色采购网公布。
上海实施百万职工技能登高计划
据悉,上海将深入实施百万职工技能登高计划,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到2010年高技能专业人才和高素质创新人才占技术工人的比重将达20%。
随着上海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技术升级,尤其是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中,技能人才短缺情况更为突出。
资料显示,当今世界发达国家技能劳动力队伍已呈“橄榄型”结构,初级工占15%以下,中级工为50%,高级工达35%以上。
上海历经多年培训,目前高技能人才占技术工人比重已达到15.1%,仍存在总量偏少,年龄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平衡等问题。
为此,上海将更深入地实施百万职工技能登高计划。
我国各地区能耗降低指标计划确定
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国务院日前批复的“十一五”期间各地区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指标计划,从计划看,各地区的降低能耗指标一般都在20%左右,吉林最高达到30%,西藏略低为12%。
据悉,“十一五”期间,国家对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指标实行计划管理,能源消耗基数按2005年统计结果确定。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指标从2005年到2010年每年降幅20%左右。国务院要求各地政府严格执行该指示计划,并将其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年度计划,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绩效考核和政绩考核,并分解落实到各市(地)、县及有关行业和重点企业。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强调,单位GDP能耗指标是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据悉,从2006年开始,国家统计局、发改委和能源办每半年向社会公布全国和各地区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情况;2008年对本计划执行情况进行中期评佑,2010年进行期末考核。评估和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
据了解,北京、天津、上海、河北等20个省区的能耗降低幅度均为20%,吉林、山西、内蒙古、山东降幅高于20%,广东、广西及西部一些省区降幅低于20%。
中国机械工业质量管理协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46号
联系人:吴大为 邮编:100823
电话、传真:(010)68594950
网址:www.cmqma.org.cn
电子信箱:cmqma@mei.net.cn zjzx4950@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