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7-28日,由中国机械工业质量管理协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质量发展研究院协办、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承办的高质量发展时代装备制造质量提升途径学术交流活动在江苏常熟成功举办。原机械工业部副部长、中机质协高级专家顾问陆燕荪,中机质协顾问、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终身荣誉董事长 唐春潮,常熟市副市长周晓明,中机质协常务副会长张维德,中机质协副会长、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春华,上海交大中国质量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潘尔顺,中机质协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建和以及行业企业80余名代表出席了交流活动。
活动分大会交流、专题交流研讨和现场参观交流三部分。
27日上午的大会交流由中机质协常务副会长张维德主持。周晓明副市长代表常熟市市人民政府讲话,对交流活动在常熟举办表示祝贺和热烈欢迎,介绍了包括常熟开关在内的常熟市的工业企业和经济发展情况;王春华董事长致欢迎辞,他代表常熟开关对参会领导和代表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常熟开关的情况:公司的优势产品、智能生产过程和近几年取得的成绩。
中机质协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建和代表中机质协课题组作《装备制造质量提升途径及典型案例研究》课题汇报。他简要介绍了协会参与中国工程院《中国制造2025》三期课题研究的具体情况,汇报了课题研究报告的核心内容:梳理了机械工业质量管理的七个发展阶段,提出了质量提升的六个途径、十项措施、八点建议和面向2035的三项行动;上海交大中国质量发展研究院潘尔顺教授做了《优质制造发展战略研究与装备制造质量提升的思考》专题讲座,从宏观层面介绍了优质制造发展战略的背景知识,和装备制造质量提升面临的实际问题和解决途径等。
大会还进行了企业质量提升经验交流: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潘振克介绍了《提升智能制造能力、打造精品电器产品》的具体做法;科德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刘立新总工程师介绍了《五轴数控机床的现状和突破》;厦门宏发电声股份公司质量总监陈庆平以《聚焦顾客价值、坚持以质取胜》,介绍了企业质量提升的具体做法。
原机械工业部副部长、中机质协高级专家顾问陆燕荪在讲话中对科德数控和厦门宏发的质量提升经验给予了肯定,并强调了产品可靠性和全生命周期等概念。张维德做了《坚守初心 勇担使命 为装备制造质量提升贡献力量》的总结讲话,她强调:当前质量提升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齐心协力、攻坚克难,为装备制造质量提升贡献力量,为新中国建国七十周年献上我们质量人的贺礼!
27号下午进行了专题交流。“智能+质量提升”分会场专题交流了浙江正泰电器的“基于3C端构建“三基四线五精”的品质改善平台”;广汽本田的“基于P-S-C-Si模型的精加工零件异物管理方法探讨”;潍柴动力的“基于数据的质量精细化管理体系的探索和实践”和“基于精益思想的质量控制模式”;上海汽车集团商用车技术中心的“基于全过程研发质量管理建设的构建与应用”;上海马陆日用友捷的“降低“人”在质量管理的影响力”;远东电缆的“实施基于互联网+从客户需求到客户满意的质量管理经验”;山东临工的“智能制造创新实践”;上海汽轮机厂的“塑质量之基石、铸大国之重器”等。
“可靠性+品牌文化”分会场专题交流了奇瑞汽车的“奇瑞汽车质量文化建设研究与实践”和“汽车可靠性目标设置与实现路径探究”;杭州娃哈哈饮料有限公司的“单件小批量机械产品的质量设计”;北京桑兰特科技的“面向智能产品的可靠性工程”;东风汽车的“汽车新产品开发过程的质量策划与应用”;杭州东华链条的“打造以满足客户苛刻要求为己任的质量文化建设实践”;东方汽轮机的“自主核电高中压外缸撑杆焊接质量提升研讨”;华信技术检验有限公司的“可靠性管理的概念”;河南省企业品牌研究会陈方和的“工业品牌培育”等。
为做好本次学术交流活动,中机质协今年年初就在全行业开展了主题为“高质量发展· 质量提升”征文活动,共收到论文、经验80多篇。经协会秘书处和专家评委的评价,共评出优秀论文一等奖10篇;二等奖20篇;三等奖54篇。本次专题交流的大部分内容都是今年征文的获奖作品;作为会议交流资料,主要征文还集结编入2019年《机械工业质量管理论文经验集》。
活动期间,组织参观了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示范车间。常熟开关副总经理潘振克陪同参观,并详细讲解了智能制造项目建设过程。代表们现场看到高度自动化、信息化的中控系统演示和创新产品展示,现场体验了仓储物流系统完全替代人工运行,自动下料、装配生产线、恒温线运行情况。作为当今重要的制造技术手段,智能制造在提高质量和效益方面的应用实践给与会代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