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举国欢庆建党90华诞的喜庆日子里,我们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机械工业第三十次质量信得过班组、质量管理小组代表大会,这是在‘十二五”开局之时,机械行业质量工作及基层质量工作者的一次盛会,也是推进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的一次重要会议。在此,我代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向荣获第三十次“双代会”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多年来给予机械工业关心支持的各级领导和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工作在机械工业战线为行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广大职工表示诚挚的问候!
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半个多世纪以来,伴随着新中国诞生和改革开放的步伐,机械工业从几乎一片空白到建成门类齐全并具有相当规模的工业体系,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支柱产业作用。特别是进入新世纪的十年中;机械工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业绩。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从3.4万家增加到10.5万家,职工达1752万人,资产规模从2万亿增长至10.4万亿。连续十年总产值年均增速高达25%以上,2010年迈上了年增产值3万亿元的新台阶,实现了产销14万亿元的双突破,跃居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之首。机械工业的创新发展,离不开党的方针政策的正确指引,离不开行业千万职工的拼搏努力,也离不开行业企业几十年如一日对群众性质量管理的坚守。
机械工业的质量管理有着较长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早在解放初期,齐齐哈尔二机床厂“马恒昌小组”,就以开创班组民主管理和质量过得硬的事迹享誉全国,马恒昌作为工人阶级的先进代表也多次受到毛主席的接见。六十年代,洛阳轴承厂滚子车间终磨小组开创了质量信得过班组建设的先河,掀起了机械工业战线质量管理的又一次高潮。改革开放以后,机械工业率先引进了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促进机械工业质量管理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八十年代初;中国机械工业质量管理协会应运而生,继承并着力推进了全面质量管理与群众性质量活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质量信得过班组、质量管理小组(QC小组)活动。九十年代,在机械工业改组变革的大潮中;孕育了“热爱机电,献身机电”的行业精神与“质量在我手中、用户在我心中”的行业美德,升华了群众性质量管理的内涵,推动机械工业的质量管理又上新水平。进入新世纪的十年,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坚持科学发展,建设机械强国,让中国装备装备中国、装备世界的职业理想;成为了千万职工的共同追求。一批“质量强企、质量兴业”的先进典型和鲜活经验脱颖而出,引领着行业质量管理迈上了新台阶。
回顾历史,我们感到机械工业质量管理有很多值得认真总结和发扬的成功经验,特别是职工群众创造的质量信得过班组和QC小组活动,以其鲜明的时代特色,为我们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践范例。
一是活动的群众性。职工是企业的主体,是产品最直接的制造者。质量管理的先进理念和方法来源于职工群众,践行于一线班组,凝练于基层企业,职工群众是质量管理最坚实的基础力量。由于我们善于发现并充分尊重群众的发明创造,搭建平台使之转化为共同的智慧成果,所以才使经验传统得以在企业和行业中传承发扬。30年来;据初步统计,机械行业累计注册和活动的小组已达300多万个,每年参与职工数量达1000多万人,”QC小组普及率和成果率分别达到了20%和80%以上。机械行业的质量管理活动具备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旺盛的生命力。
二是活动的持久性。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管理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这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磨练中形成的共识。机械工业作为为各行各业提供装备的基础性产业,产品关系国计民生、国家安全和国家的综合实力。因此,机械工业每一阶段的发展,都坚持了质量管理的同步推进。多年来;机械部均以加强质量管理为工作开年的第一号令,阶段性与五年发展规划都将质量管理摆在突出位置。中机质协的几任理事长先后也都是由杨银、沈鸿、陆燕芬等部领导担任。以企业班组为主体的一年一度的质量“双代会”,自1981年起步;数十年几经机构变革,但持之以恒至今经久不衰,成为了工业战线的知名品牌,靠得就是全行业对质量管理执着的信念坚守和对质量管理执着的事业追求。
三是活动的创造性。产品质量适用性的特征决定了质量管理必须围绕用户需求并富于创造。当年,机械企业开创了群众性质量管理的先河;由此也开始了全行业对质量管理的不懈探索。随着管理理念向注重以人为本、注重基层一线和全过程管理、注重终身教育与全面素质提高的转变,活动的组织体系已从原部机关、行业协会扩展到由产业工会、产业文化及政研会、地方相关组织等条块结合、优势互补、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活动内容方式也从单一的成果交流,丰富为集演示、培训、案例讲解、典型引路等一体化的系列服务。活动效果也从班组管理延伸到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据统计,不断完善的以一线职工为主体的QC小组活动,激发了工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活动的参与率逐年增长,成果水平逐年提高,累计创造的直接经济效益已达620亿元。目前,活动已成为企业强化质量管理的重要抓手,成为班组和职工自觉的职业活动与职业行为,也成为了班组和职工展示才智的最好舞台。
群众性质量活动呈现出的特色与活力,成就了机械工业质量管理的丰硕成果和发展历史。这里饱含着在坐的各位老前辈、老领导、老专家和各企业、班组与一线工人师傅们所付出的心血和劳动。在此,再次对与会代表和奋战在一线的职工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党和国家调整振兴汽车产业、装备制造业规划实施的收官之年。创造了无数辉煌的机械人。将在新的征程里,完成机械制造大国到强国的跨越,实现中国装备装备中国、走向世界的理想,使命光荣,任重道远。借此机会,我讲三点意见与大家共勉。#P#
一、强化质量意识 牢固树立科学的质量观
中国机械工业成为制造业大国已成不争的事实;但大而不强仍是机械工业发展的主要症结。就产品质量而言;部分产品高科技含量较低、附加值不高、可靠性不强、关键配套件和功能部件发展相对滞后、少有知名品牌、制造服务业规模小等影响核心竞争力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已成为制约机械行业整体发展的瓶颈。这里有技术与管理水平的原因,也有认识和观念上的差距。“不愁嫁、少有长远打算;不做好、缺乏社会责任;不重视,追求急功近利”以及重物轻人、重效益轻管理等认识上的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加强质量管理首先要从破除旧观念、增强新意识、树立科学质量观入手。这需要我们要审时度势,把质量管理置于经济发展大局中去把握,把产品质量提高到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高度,提高到遵守法制、履行社会责任的高度,提高到维系企业生命的高度去认识。需要我们正确把握质量的管理规律,自觉以人为本,着力加强学习型企业建设;努力打造素质过硬的职工队伍,为全面加强质量管理夯实坚实的基础。需要我们开拓新思路,探索建立起一套符合企业实际的、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的体制机制和科学体系,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为行业的振兴发展提供支撑。
二、全面推进质量管理 促进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当前,后危机时期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与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使我们面临严峻的挑战和考验,也凸显了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新的五年,在机械工业调结构、转方式、上水平的攻坚战中,质量管理的任务尤为艰巨。要通过工艺升级、价值链升级、产品质量升级,培育精致制造的工业素质,促进现代产业体系的形成。要通过加强自主创新、技术改造、贯标达标、加强检测等途径提高产品的可靠性与集成配套能力,提升产品形象。要通过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淘汰落后、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等绿色产品、高端产品,改善品种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要通过大力推进人才战略、品牌战略、文化建设等,实现企业质量管理的优化,促进企业走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内生增长道路。要通过行业工作体系平台建设,加强监管服务。要引导学习借鉴世界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推广先进经验和典型,营造浓厚的“质量强企、质量兴业”的行业氛围,促进质量管理不断出新;为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多做贡献。
三、确保质量目标实现 为机械工业振兴发展再立新功
机械工业“十二五”规划确定了五年发展目标,并明确了“主攻高端、创新驱动、强化基础、两化融合、绿色为先”的五大战略,这是行业振兴发展的总纲。围绕总体规划,机械工业先后颁发了科技、质量、标准等专题规划与20多个专业规划,形成了机械工业五年发展的规划体系。为此;贯彻落实规划、实现强国目标;就成为了全行业职工的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机械工业“十二五”质量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到2015年,产业的整体素质显著提高,主要产品质量和可靠性,基本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国产装备市场满足率达到90%左右;主要产品90%以上按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产后服务与国际接轨,重点产品可比性跟踪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5%以上。届时,还将重点培养3H种世界级品牌、20家知名企业、300家质量3A级诚信企业、100家质量奖企业与每年500个以上优秀质量小组。同时,用户满意度持续提高,质量损失逐年降低。可以想象,五年以后,机械产品将根本改变其市场形象,将可以在世界舞台与发达国家竞技媲美。规划任务目标艰巨光荣,关系行业规划的整体推进,关系千万职工强国理想的如期实现。我希望,行业上下要发扬光大机械工业的优良传统,继续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在推进全面质量管理中不断取得新成果、创造新经验。也希望受到表彰的先进班组和个人,继续发挥聪明才智,发挥先锋引领作用,大力推进质量管理活动的深入开展,为机械工业振兴发展再立新功。
同志们,新的目标,新的起点,新的征程,新的责任。让我们认真按照“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战略部署,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实现转型升级为方向,发扬传统,凝集智慧,整合资源,汇聚力量,脚踏实地地为开创机械工业质量管理新局面,为推进行业振兴、实现装备制造业强国目标而努力奋斗。